《面對癌癥:不恐慌不盲從》
作者簡介:陳小兵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水區政協委員
河南省腫瘤醫院大內科副主任、消化內二科主任、金水區科協副主席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中宣部2019年全國“最美志愿者”、2020人民好醫生論壇“人民好醫生”
中國科協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首批成員
教育部學位論文及優秀論文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審專家
中國醫師協會2019“十大健康傳播大使”、河南省“十大健康傳播人物”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中國醫學前沿雜志》編委
《Pharmaceutical Biology》《中華腫瘤雜志》審稿專家
中國抗癌協會(CACA)腫瘤防治科普專委會全國常委兼副秘書長
CACA整合腫瘤學分會、原發不明與多原發腫瘤專委會全國常委
CACA整合腫瘤心臟病學、腫瘤精準治療、腫瘤營養專委會全國委員
中華醫學會 腫瘤學分會胰腺癌學組、支持康復治療學組全國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 患者教育專家委員會全國常委兼副秘書長
CSCO膽道腫瘤專委會全國委員、胰腺癌專委會全國委員兼青委會副主委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準醫學與腫瘤MDT專委會全國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腫瘤病學專委會全國常委
中原千人計劃“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河南省衛生科技領軍人才
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腫瘤防治),2020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
內容簡介:
全書總共八大篇內容:“兇猛的數據、揭開腫瘤的面紗、預防大于治療、自我診斷不可少、診斷腫瘤不可少、前沿治療須知道、康復治療要重視、謠言止于知者”,緊緊圍繞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防治癌癥的“三個1/3戰略”:1/3的癌癥可預防,1/3的癌癥可治愈,1/3的癌癥可控制展開,介紹了癌癥、癌癥的預防、診斷、治療并對一些謠言進行了辨析和澄清,每個版塊的標題都簡明扼要,內容客觀而嚴謹,里面的數據也都經得起考證。這本書有你所想知道的關于腫瘤知識最全面最通俗的講解,適合全體社會大眾閱讀。
第一章內容試讀
一、兇猛的數據
最新數據報告: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癥
(1)報告數據來源
國家癌癥中心負責全國腫瘤登記數據收集、質量控制、匯總、分析及發布工作,為國家及地區癌癥防控策略的制定及腫瘤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可靠依據。2018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癥數據,匯總了全國339個癌癥登記處的數據,共覆蓋2.8億人群。由于癌癥統計數據一般會滯后3年左右,本次公布的數據是中國2014年的發病和死亡數據(已是最新版)。
(2)報告主要發現
新確診的癌癥病例共3804000例。
當你反應過來這一長串數字究竟代表的是多少時,用了多長時間呢?
是的,這個數字是380.4萬,代表著每天確診的癌癥患者就超過了1萬例。更具體些,就是平均1分鐘有7個人患癌。也就是說,當你反應過來一年的新增癌癥患者病例總數是多少個時,這短短的時間內,醫院就有可能確診了四五例癌癥患者。
我國癌癥發病率真的很高嗎?
答案很可能出乎您的預料!我國癌癥發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為癌癥發病率與平均壽命有關,而我國平均壽命與發達國家有差距!最新數據顯示,癌癥標化發病率世界平均水平是182.3/10萬,我國標化發病率是174.0/10萬,位居世界第74位。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所以癌癥患病總人數排在世界第一。
每分鐘約4人死于癌癥。
2014年全國癌癥死亡人數229.6萬例,每分鐘約4人死于癌癥。
45歲是癌癥死亡的“分水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在45歲之后癌癥的死亡率會急速上升,在85歲后達到峰值。必須要說的是,在各個年齡段,男性的死亡率一直都高于女性。在死亡人數數據方面,男性最高值在65~69歲年齡段,女性在75~79歲年齡段。
肺癌依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
肺癌仍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列第1位的癌癥,我國每年肺癌發病約78.2萬,死亡病例約62.6萬。和發達國家相比,胃癌和肝癌仍是我國重要負擔。胃癌又稱窮人癌,主要與國內飲食習慣如愛吃腌制、熏制的食物有關。肝癌則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飲酒過量所致。
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性、女性發病的第1位。
肺癌的標化發病率是36.5/10萬人,遠遠高于其他的癌癥類型,并且城市和農村的發病率相似。在區域方面的差異也不大,東北地區最高(43.6/10萬),西北地區最低(30.4/10萬),其他地區基本在(36~37)/10萬之間。在性別方面,男性的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幾乎是女性的兩倍。
但是,在美國,肺癌的發病率近年來在持續下降。經分析認為,這主要歸功于美國多層次的肺癌預防和篩査項目……